3月7日至9日,重庆市防汛抗旱抢险中心按照动静结合、突出重点、贴近实战的要求,在璧山区中央防汛抗旱物资重庆仓库及天河水库举办了2017年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培训。重庆市警备区、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第八支队、38个区县人武部共约100人抢险救援骨干参加了培训,而新式冲锋舟和无人机也在本次培训上惊艳亮相。
冲锋舟无人机为救援保驾护航
早上9点,当记者抵达璧山天河水库,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穿越长空,橙色的冲锋舟乘风破浪,全市100多位防汛抗旱救援培训人员迎来培训的第一课,学习驾驶最新型的喷流式冲锋舟。
据现场相关人员介绍,今天学习驾驶的喷流式冲锋舟即将在各个区县进行推广。“相比起以往的,这款喷流式冲锋舟更加易于上手、便于操作,几个小时就能学会驾驶并熟练操作了;此外这种冲锋舟的工作效率更高、动力更强,能全面应对更为复杂湍急的水流;并且安全系数更高,运载能力更强。”
在轮流实际操作完冲锋舟后,培训人员们又前往位于璧山的中央防汛抗旱物资重庆仓库,在这里各种抢险救援装备一应俱全,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当属新款的多功能无人机。
“在抢险救援的时候,往往会有不少塌方或者洪水等不方便前往的地方,这时无人机便有了大用场。”操作无人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种无人机平时可以用于观测水稻等粮食的收割情况,在防汛救灾方面不仅可以勘察危险地形,还能负重十多斤,迅速投送药物、食物、水等应急救灾物资。“这种新型的无人机,充一次电可以飞行一个小时,飞行距离可以达到十多公里,无人机采用碳纤维材料制造,相比起以往的无人机机身重量更轻,飞行更远,负重重量也更多。”
提升抗洪抢险应急救援能力
据重庆市防汛抗旱抢险中心相关人员介绍,本次培训对象以重庆市警备区、区县武装部的民兵、预备役人员及武警部队第八支队现役官兵为主,是市、区(县)两级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的骨干力量。通过培训,将有效提升了我市抗洪抢险应急救援能力。
记者了解到,本次培训采用专家授课、学员参观、步骤分解、动手操作、交流心得等方法,培训内容既有抽水机组、发电机、冲锋舟、橡皮艇、大型应急照明灯具、救援抛绳器及随车吊等设备的实际操作及一般性故障排除,又有堰塞湖抢险实践经验分享。围绕防汛抗旱抢险救灾“抢什么、用什么抢、怎么抢”进行培训,不仅能提高受训人员应对险情、灾情的理论知识,还能极大增强了我市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伍的实际处置能力,达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。
通过上午的实操培训和下午的理论培训,受训人员纷纷表示,此次培训所学的东西,看得见,摸得着,学得会,真正做到了有所思、有所悟、有所得,对今后的抢险救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。
